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装式热电偶,包括外保护管、内保护管、传热套以及导热结构;所述外保护管内形成有一安装腔;所述内保护管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保护管具有一工作端,所述工作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一保护槽,所述保护槽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沿轴向平行的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分别支护有电偶丝,所述电偶丝自所述工作端引出并在所述保护槽内焊接为点状热端;所述传热套罩设于所述工作端,所述传热套呈遮蔽所述保护槽的开口设置;所述导热结构设于所述传热套与所述外保护管之间,用以将所述外保护管的热量传递至所述传热套上。所述传热套罩设与所述工作端保护所述电偶丝,并通过所述导热结构将所述外保护管受到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所述传热套上。
公开号:CN214334058U
申请号:CN202023339525.8U
申请日:2020-12-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建明
申请人:陈建明;
IPC主号:G01K7-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装式热电偶。
[n0002] 工业设备设施等装置上温场测温常使用保护套组装式热电偶热电阻。这种测温装置简单可靠,较适合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工况,如电能或燃料燃烧热加工装置,温度较高,且存在氧化或还原性气芬工况,而化工及锅炉容器,则多属于高压高温高腐蚀工况,还有管道高流速冲击工况。
[n0003] 然而,测温装置中的保护管,隔离了测温处实际空域,保护测温感应体,热传递不是直接的,增加了热传递途径。测温装置保护套,不论什么材质,管材有壁厚,管内有空间,热量传递途径增加了。而管径大的保护套存在更大空间,因而热量在这个空间中积蓄扩散,而积蓄扩散热容量有滞后时间过程。测温保护装置的热惯性增加,增加温度变化响应时间;传热途径增加有热阻,有些微的热值亏损失真;内部空间热容量积蓄,受热体存在感应的死区,表现了灵敏度降低,不灵敏区间增加。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组装式热电偶,旨在解决热电偶响应时间滞后的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装式热电偶,包括:
[n0006] 外保护管,内形成有一安装腔;
[n0007] 内保护管,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保护管具有一工作端,所述工作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一保护槽,所述保护槽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沿轴向平行的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分别支护有电偶丝,所述电偶丝引出至所述保护槽内,并在所述保护槽内焊接为点状热端;
[n0008] 定位传热套,罩设于所述工作端,所述定位传热套呈遮蔽支护所述保护槽的开口设置并定位所述点状热端;以及,
[n0009] 导热结构,设于所述定位传热套外侧壁与所述安装腔内壁面之间,且对应所述点状热端设置,用以将所述外保护管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定位传热套底部中心位置上。
[n0010] 可选的,所述定位传热套的内侧壁上与所述工作端的外侧壁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或,
[n0011] 所述定位传热套的内侧壁与所述内保护管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卡扣连接结构。
[n0012] 可选的,所述定位传热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之间固定连接。
[n0013] 可选的,所述外保护管的外侧面以及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耐高温高导热涂层。
[n0014] 可选的,所述定位传热套内设填有高温耐热填充物。
[n0015] 可选的,所述组装式热电偶还包括抗震套管,所述抗震套管套设在所述内保护管外,且套设于所述外保护管内,所述抗震套管邻近所述工作端的端部设置,所述抗震套管和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之间形成传热工作腔;
[n0016] 所述定位传热套设于所述传热工作腔内。
[n0017] 可选的,所述抗震套管的材质为高温耐火纤维。
[n0018] 可选的,所述传热工作腔内填充有保护气体。
[n0019] 可选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定位传热套外侧壁与所述安装腔内壁面上。
[n002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偶丝在所述保护槽内焊接,所述传热套罩设于所述工作端,保护所述电偶丝,并通过所述导热结构将所述外保护管受到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所述传热套上,减小热传递的时间,提高所述组装式热电偶的灵敏度。
[n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式热电偶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式热电偶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式热电偶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n0025] 附图标号说明:
[n0026]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组装式热电偶 3 定位传热套 1 外保护管 4 抗震套管 2 内保护管 5 导热杆 21 电偶丝 6 金属导热套
[n002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n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9]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n0030]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n0031] 工业设备设施等装置上温场测温常使用保护套组装式热电偶热电阻。这种测温装置简单可靠,较适合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工况,如电能或燃料燃烧热加工装置,温度较高,且存在氧化或还原性气芬工况,而化工及锅炉容器,则多属于高压高温高腐蚀工况,还有管道高流速冲击工况。
[n0032] 然而,测温装置中的保护管,隔离了测温处实际空域,保护测温感应体,热传递不是直接的,增加了热传递途径。测温装置保护套,不论什么材质,管材有壁厚,管内有空间,热量传递途径增加了。而管径大的保护套存在更大空间,因而热量在这个空间中积蓄扩散,而积蓄扩散热容量有滞后时间过程。测温保护装置的热惯性增加,增加温度变化响应时间;传热途径增加有热阻,有些微的热值亏损失真;内部空间热容量积蓄,受热体存在感应的死区,表现了灵敏度降低,不灵敏区间增加。
[n003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热电偶,旨在解决旨在解决热电偶响应时间滞后的问题,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n0034]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热电偶100,所述组装式热电偶100包括外保护管1、内保护管2、定位传热套3以及导热结构;所述外保护管1内形成有一安装腔;所述内保护管2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保护管2具有一工作端,所述工作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一保护槽,所述保护槽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沿轴向平行的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分别支护有电偶丝21,所述电偶丝21引出至所述保护槽内,并在所述保护槽内焊接为点状热端;所述定位传热套3罩设于所述工作端,所述定位传热套3呈遮蔽支护所述保护槽的开口设置并定位所述点状热端;所述导热结构设于所述传热套外表面与所述安装腔内壁面之间,且对应所述点状热端设置,用以将所述外保护管1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定位传热套3底部中心位置上。
[n003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偶丝21在所述保护槽内焊接,所述定位传热套3罩设与所述工作端,保护所述电偶丝,并通过所述导热结构将所述外保护管1受到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所述定位传热套3上,减小热传递的时间,提高所述组装式热电偶的灵敏度。
[n003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传热套3与所述内保护管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传热套3的内侧壁上与所述工作端的外侧壁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便于拆卸安装。
[n0037] 同样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传热套3的内侧壁与所述内保护管2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卡扣连接结构。
[n0038]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传热套3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之间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定位传热套3与所述外保护管1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安装。
[n003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定位传热套3可以直接形成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上,也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安装至所述安装腔内,例如使用螺纹连接、销钉连接等。
[n0040] 另外,所述外保护管1的外侧面以及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耐高温高导热涂层。保护所述外保护管1.
[n0041]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传热套3内设填有高温耐热填充物。以保护所述电偶丝,防止所述电偶丝产生形变导致短路。
[n0042] 另一方面,所述组装式热电偶100还包括抗震套管4,所述抗震套管4套设在所述内保护管2外,且套设于所述外保护管1内,所述抗震套管4邻近所述工作端的端部设置,所述抗震套管4和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之间形成传热工作腔;所述定位传热套3设于所述传热工作腔内。所述导热空间不与安装腔内其余空间产生空气对流而直接受热,使得热量不会产生扩散,加快热量的传递速度,且通过所述抗震套管4支撑所述内保护管2以及所述外保护管1,防止晃动碰撞损坏所述组装式热电偶100。
[n0043] 具体的,所述抗震套管4的材质为高温耐火纤维。既能够保证隔断热量的传播,同时能够对所述内保护管2以及外保护管1起到支撑保护作用。
[n0044]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工作腔内填充有保护气体。防止热量沿所述安装腔传递,导致所述外保护管1以及所述内保护管2在高温环境被氧化、侵蚀以及老化。
[n004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结构包括导热杆5,所述导热杆5的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定位传热套3外侧壁与所述安装腔内壁面上。以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定位传热套3上。
[n0046] 具体的,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至定位传热套3的中心位置以及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中心位置。通过所述导热杆5将所述外保护管1上的热量直接导入至所述定位传热套3上,避免空气传导导致温度变化有延迟的问题。
[n0047] 请参阅图2,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至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壁上,且所述导热杆5的中部位置穿设于所述定位传热套3内。
[n0048] 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结构包括金属导热套6,所述金属导热套套设于所述定位导热套上。
[n0049]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的底壁面上设置有防震垫。
[n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一种组装式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保护管,内形成有一安装腔;
内保护管,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保护管具有一工作端,所述工作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一保护槽,所述保护槽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沿轴向平行的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分别支护有电偶丝,所述电偶丝引出至所述保护槽内,并在所述保护槽内焊接为点状热端;
定位传热套,罩设于所述工作端,所述定位传热套呈遮蔽支护所述保护槽的开口设置并定位所述点状热端;以及,
导热结构,设于所述定位传热套外侧壁与所述安装腔内壁面之间,且对应所述点状热端设置,用以将所述外保护管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定位传热套底部中心位置上。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传热套的内侧壁上与所述工作端的外侧壁之间设有螺纹连接结构;或,
所述定位传热套的内侧壁与所述内保护管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卡扣连接结构。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传热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之间固定连接。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管的外侧面以及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耐高温高导热层。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传热套内设填有高温耐热填充物。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热电偶还包括抗震套管,所述抗震套管套设在所述内保护管外,且套设于所述外保护管内,所述抗震套管邻近所述工作端的端部设置,所述抗震套管和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之间形成传热工作腔;
所述定位传热套设于所述传热工作腔内。
[000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式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套管的材质为高温耐火纤维。
[0008]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式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工作腔内充填有保护气体。
[0009]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包括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定位传热套外侧壁与所述安装腔内壁面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5985385A|1999-11-16|Fire and heat protection wrap for conduits, cable trays, other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lines and gas and oil pipelines
US5348395A|1994-09-20|Aspirating pyrometer with platinum thermocouple and radiation shields
EP1527306B1|2011-06-01|Furnace, method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its condition
CN214334058U|2021-10-01|一种组装式热电偶
CN104515637A|2015-04-15|具有矿物质绝缘电缆的压力传感器
CN112649102A|2021-04-13|一种组装式热电偶
US3901080A|1975-08-26|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EP2330346A2|2011-06-08|Temperature sensor for burner, and burner
JP2007024830A|2007-02-01|表面温度計の取付構造
US4175438A|1979-11-27|Temperature measuring probe
CN212458692U|2021-02-02|高集成弹体分层温度传感器及测量系统
CN111609944A|2020-09-01|高集成弹体分层温度传感器及测量系统
US3485101A|1969-12-23|Continuously supported sensor
CN1185472C|2005-01-19|测量加热下传感器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用的温度传感器
CN108645527B|2020-11-10|一种耐高温的温度传感器
CN212807367U|2021-03-26|集束热电偶
KR101463302B1|2014-11-18|가이드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체 금속 누출 감지 장치
CN212363477U|2021-01-15|一种ntc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CN211477438U|2020-09-11|新型铠装热电阻
CN112729582A|2021-04-30|一种用于多维度定向测量的温度传感器及测温系统
CN211954472U|2020-11-17|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热电偶
CN212779629U|2021-03-23|弹顶贴壁式支撑卡座及利用这一卡座的热电偶
JP3390963B2|2003-03-31|温度計用スポットセンサ部及び光ファイバ温度計
CN211452628U|2020-09-08|一种粉煤气化炉的测温系统
CN207947102U|2018-10-09|一种柔性耐高温传输信号电缆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339525.8U|CN214334058U|2020-12-30|2020-12-30|一种组装式热电偶|CN202023339525.8U| CN214334058U|2020-12-30|2020-12-30|一种组装式热电偶|
[返回顶部]